爱吃羊蝎子汤的雷胜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铅笔小说xqbx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清晨的山城被薄雾笼罩,长江水汽裹着若有若无的辣香,钻进程君君的鼻腔。她特意换上舒适的帆布鞋,看着母亲把笔记本塞进帆布包
——
封皮上还贴着去年服装展会的标签,边角卷得发毛。
“一会儿进去别光盯着菜价,”
程君君帮母亲理了理领口,“留意他们怎么摆调料台等…”
“还有环境细节,对吧?”
母亲晃了晃相机,“昨晚我拍了二十多张照片呢,连厕所的防滑地砖都拍了。你呀,就放心吧。”
这家火锅店藏在解放碑旁的巷子里,青石板路蜿蜒至朱漆大门前,门楣上
“老灶房”
三个鎏金大字被灯笼映得透亮。推开门,蒸腾的热气混着牛油香扑面而来,头顶是错落有致的竹编灯笼,暖黄的光洒在深棕色的实木桌椅上,木纹里还嵌着经年累月的油润光泽。墙面斑驳的砖头上挂着老重庆的黑白照片
——
棒棒军爬坡上坎的背影、长江边浣衣的妇人、轮渡码头熙攘的人群,每张照片都被射灯打出温柔的光晕,像时光的切片。
大堂中央是口一人高的铜制火锅雕塑,红汤翻涌的造型下藏着水循环装置,潺潺水声衬着此起彼伏的
“七上八下”
涮菜声,竟生出几分烟火禅意。靠窗的位置摆着竹制书架,上面搁着《山城旧事》《袍哥人家》等旧书,牛皮纸封面被翻得卷了边。最里间的卡座用竹帘隔开,帘上绣着辣椒与花椒的图案,拉开时会发出细碎的竹节碰撞声,仿佛在提醒食客:此刻踏入的,是热辣江湖的一隅。
服务员都穿着蓝布对襟衫,袖口挽得老高,腰间别着铜铃铛的传菜铃。当满载毛肚黄喉的托盘穿过大堂时,铃铛声、食客的谈笑声、红汤的咕嘟声交织成网,让人忍不住想融入这滚烫的人间。角落的老音响里飘出邓丽君的《小城故事》,软糯的歌声撞上此起彼伏的
“老板,加份酥肉”,竟奇妙地生出时空交错的氛围感
——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