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新铅笔小说】地址:xqbxs.cc
自从知道木秋与皇上的关系后,宋应知心里多多少少有点膈应。
毕竟有苏澜之这么一个前例在,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。
可几次相处后,发现木秋没什么变化,他也就释然了。
冬小麦种下后,巴里下雪了。
由于天气骤降,不再适合出城,宋应知便日日在纺织厂里忙碌,帮着工人们一起赶军大衣。
“公子!你设计的这军大衣可真保暖啊!我还以为来了巴里,咱冬天都要冻死在这片草原上了。”
李游这会儿正滚着新做的军大衣,一脸美滋滋的看着自家公子在织布。
“这算什么,等明年棉花产量提高了,我给你做全棉花的,那个更暖和!”
宋应知轻笑道,继续手里的活儿。
由于今年的棉花还要运送一部分去给边关给将士们,一部分要拿来做硝化棉,余下的已经不够城中百姓们做衣裳。
他便想了个办法,将杂草烘干,与棉花掺杂在一起做成军大衣,好在这新疆棉质量上乘,即便棉花少一些,穿着也十分暖和。
“扛过这个冬季就好了。”
听着这话,李游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。
“可是,公子,这冬天才开始,百姓们手里的棉花杆却都快烧光了,这能扛得过去吗?”
宋应知织布的动作一顿,抬头看了一眼李游。
“除了棉花杆,没有别的能烧了吗?”
李游摇摇头,“以前,这里住的都是牧民,他们冬天都是靠燃烧晒干的牛粪过冬,可咱们中原来的百姓哪有牛粪啊?”
边疆一片荒芜,树都难得一见,别提有柴火了。
这下又得发愁了。
北夏汉人过冬,通常都是依赖木炭、柴火、还有石炭等。
木炭得从长安运来,成本太高,百姓们也买不起,柴火更别想了。
至于石炭……
宋应知仔细想了想,在他还没穿越的那个世界,新疆好像存在很多大型煤田。
石炭,也就是后世说的煤,这玩意在北夏并不新鲜,根据历史记载,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开采和使用石煤的国家。
如果他能在巴里找到石炭的踪迹,那百姓们取暖的问题将得以解决。
宋应知说做就做。
隔天一早,他背上枪支,带上木秋等人再次奔腾在草原上。
石炭通常都是埋于地底深处,表层地面并无任何特征。
想找到石炭并不容易,宋应知等人只能带上锄头,这里挖挖,那里刨一下。
接连四五天,都没有任何消息。
就在宋应知以为自己记错时,第六天,几人在巴里县西部找到石炭踪迹。
“大人!找到了!快看我挖到了什么?!”
这天,一行人打算败兴而归时,宋应知与木秋突然听到一名亲军卫激动的发声呼叫!
二人凑过去一瞧:“这是炭阡石。”
炭阡石,在后世被称为煤阡石,主要附着于石炭表层,这是一种与石炭伴生的黑灰色岩石。
找到它,就说明底下很可能有石炭!
想到这个可能,宋应知立即下令开挖。
“大伙一起挖!”
“是!!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种田不成,只好科举发家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铅笔小说xqbxs.cc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