澄明之路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铅笔小说xqbx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原文:伤寒脉浮、自汗出、小便数、心烦、微恶寒、脚挛急,反与桂枝,欲攻其表,此误也。得之便厥、咽中干、烦躁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。若厥愈足温者,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,其脚即伸;若胃气不和谵语者,少与调胃承气汤;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四逆汤主之。
这段描述是对一种病症及其误诊情况的分析。首先,我们来逐句解析这段文字:
“伤寒脉浮”:表示患者患有伤寒病,且脉象浮,通常意味着病邪在表。
“自汗出”:指患者不自主地出汗,这可能与体虚或病邪外散有关。
“小便数”:即小便频繁,可能暗示体内津液流失或肾气不固。
“心烦”:表明患者内心烦躁不安,可能与热邪内扰或阴虚火旺有关。
“微恶寒”:患者虽然发热,但仍感到轻微的寒冷,这是伤寒病的典型表现之一。
“脚挛急”:指脚部肌肉痉挛或抽搐,可能与津液不足、筋脉失养有关。
接下来,“反与桂枝,欲攻其表,此误也”,是对医生误诊行为的批判:
“反与桂枝”: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,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、营卫不和的表证。但在此情况下,使用桂枝汤并不适宜。
“欲攻其表”:意味着医生试图通过发汗来解表,但根据患者的症状,这并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。
“此误也”:明确指出这种治疗方法是错误的。
那么,为什么使用桂枝汤是误诊呢?
从患者的症状来看,它不仅存在表证,还有津液流失、阴虚火旺等里证表现。桂枝汤虽然能解表,但发汗作用较强,对于已经存在津液流失的患者来说,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病情。此外,患者的“脚挛急”症状也提示我们,其筋脉已经失养,需要滋养阴液、柔筋缓急的治疗。因此,在此情况下,使用桂枝汤并不适宜,而应该选择既能解表又能兼顾里证的治疗方法。
“得之便厥”:意味着患者在某种病因作用下,迅速出现了四肢厥冷的症状。这通常是由于阳气不足,无法温煦四肢所致。
“咽中干”:表明患者咽喉部有干燥感,这可能与津液不足或热邪伤津有关。
“烦躁吐逆”:烦躁是内心不安、急躁易怒的表现,吐逆则是呕吐的逆动。这两者结合,往往提示我们患者体内存在寒热错杂、气机逆乱的情况。
接下来,“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”,是对治疗方法的阐述:
“甘草干姜汤”:这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,由甘草和干姜两味药组成。甘草具有益气和中、缓急止痛的功效,而干姜则能温中散寒、回阳救逆。两者合用,既能温补阳气,又能调和气机,对于阳气不足、气机逆乱的患者来说,是一剂良方。
“以复其阳”:意味着通过服用甘草干姜汤,旨在恢复患者的阳气,使其四肢得以温煦,烦躁吐逆等症状得以缓解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【笔趣推文】【热趣阁】【普趣阁】《致命打击:枪火游侠佣兵路》《历史直播,开幕暴击》《买活》《圣拳!》《你不许再亲我啦[快穿]》《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》《大奉打更人》